“决战课堂”
课例展示,培育思政实践之“花”
本次活动聚焦思政课堂,精选三节主题课例,以多元形式呈现思政教学的创新探索,深入探讨了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开展思政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要求。
来自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王蓓蕾老师执教的《光荣的少先队》一课,从学生学习敬队礼出发,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深化对少先队精神的理解。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态和蔼可亲,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反应,真正做到了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张瑞秧老师执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授课环节逻辑严密,对学生的评价简洁明了,直击要点。课堂设计富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兰州市东方学校白娟老师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运用大量详实的资料、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真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专家点评,挖掘思政元素之“根”
本次教学研讨特邀请到省市名师杨惠萍、王艳军、名班主任王颖老师做点评,专家团队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均立足核心素养,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从教学理念、设计逻辑、学生参与度等维度进行了深度点评:一是理念创新。陇原名师杨惠萍老师肯定了“任务驱动+情境体验”模式,强调思政教育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也提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建议,鼓励开发校本化思政实践课程。二是设计优化。金城名师王艳军老师指出,部分课例需加强“问题链”设计,通过递进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同时建议增加“生成性评价”环节,及时捕捉学生课堂中的思维火花。三是素养落地。金城名班主任王颖老师强调思政课需聚焦“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观念、道德修养”四大核心素养。另外,她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策略,避免空洞说教。
理论升华,浇灌思政成长之“泉”
兰州市教科所教研员白燎原、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校长褚丽霞及两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做了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为全体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七里河小学办公室主任葛宣彤老师以七里河小学的学校文化入手,带来了以《多元评价:幸福七小 七色花开 ——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校本建构与实施》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为大家讲解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校本建构与实施。葛老师介绍的“七色花”评价体系,紧密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维度为指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真正将“评价”升华为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为学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发贵老师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带来了以《赓续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华侨实验学校开展大思政一体化实践》为主题的经验分享。杨老师深入剖析了大思政一体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强调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学段壁垒,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
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校长褚丽霞则围绕《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有效课堂》展开讲座,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课堂设计以及开展课堂教学。褚校长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评价的实施,为教师们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兰州市教科所教研员白燎原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不仅对上午三位老师的课例展示进行了专业点评,还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设计规范以及教师如何寻找素材并有效应用于课堂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白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让在场教师们对教学评一体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深耕不辍,共育时代新人
在教育的沃土上,思政教育如同滋养心灵的甘露,而“研”途深耕则是让这甘露浸润心田、绽放思政之花的必由之路。思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精神的引领,它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研”途深耕,让思政之花绽放,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践行,我们广大教师需以“研”的态度、研”的精神、“研”的视野、“研”的执着,深耕课堂、创新实践,共同浇灌思政之花,让它在教育的沃土上绚丽绽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让思政之花在每一名学生心中绽放。